簡 介 | |||
《出埃及記》的名稱是從舊約希腊文譯本而來,意思是“出路”,指以色列史上最重要的事件:以色列人民的出路─擺脫了埃及的奴役。本書講述以色列人離開埃及,並與神立約,成為屬於神的子民和祭司的國度(19.4—6)。神在西奈山將十誡和其他律法傳給摩西,也吩咐以色列人制造約櫃,存放十誡的石版,並建造會幕和安排敬拜等事。 | |||
本書可分為四部分: | |||
一.希伯來民族擺脫埃及的奴役。神通過施行“十災”打擊埃及,實現他的拯救。 | |||
二.從埃及往西奈山去的旅程,途經紅海和曠野。 | |||
三.神在西奈山跟他的子民立約,賜給他們道德、民事和宗教的法律。 | |||
四.建造和裝置以色列人民崇拜的場所;訂立有關祭司的制度和崇拜的條例。 | |||
本書描寫神在以色列民族中的奇妙作為:他選召摩西率領他的子民離開埃及,使他們從奴役中得到釋放,又使他們成為一個國家,對前途充滿希望。 | |||
本書的中心人物是摩西,他蒙神選召,率領神的子民脫離埃及。全書最重要的部分是第20章,記載神頒布十條誡命。 | |||
作 者 | |||
《出埃及記》沒有注明作者是誰,猶太傳統和教會傳統認為是源自摩西。 | |||
提 要 | |||
一.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(1.1—13.16) | |||
1. 在埃及被奴役:以色列和摩西度過艱難時刻(1.1—2.25) | |||
2. 神揀選摩西(3.1—4.31) | |||
3. 以色列的神跟埃及王抗爭(5.1—11.10) | |||
4. 逾越節和出埃及(12.1—13.16) | |||
二.摩西在曠野帶領百姓(13.17—18.27) | |||
1. 逃越紅海(13.17—15.21) | |||
2. 從紅海到西奈山:神供應水和食物(15.22—17.7) | |||
3. 戰爭勝利和選立審判官(17.8—18.27) | |||
三.摩西和百姓在西奈山(19.1—40.38) | |||
1. 神賜下律法和聖約給摩西(19.1—24.18) | |||
2. 會幕和敬拜的條例(25.1—31.18) | |||
3. 百姓背叛,但神滿有恩惠憐憫(32.1—33.23) | |||
4. 神的信實(34.1—40.38) |